628 刘伯温的结局
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制定法制的同时,也帮助朱元璋制定军卫法,付出甚多。 朱元璋看在眼里,决定报答刘伯温。 他在确定处州税粮时,仿照宋制每亩加五合,唯独青田县除外。 而青田县,正是刘伯温的家乡。 朱元璋对自己这个做法,也给出了说法:“要让刘伯温家乡,世代把此事传为美谈。” 刘伯温得到朱元璋这么的重视,这显然威胁到了李善长的地位。 李善长不是什么善男信女,所以,他想着收拾刘伯温。 朱元璋巡幸汴梁时,刘伯温与左丞相李善长一起留守京城。 刘伯温认为宋、元两朝都因为过于宽纵而失天下,所以应该整肃纲纪,于是,便下令御史检举弹劾,不要有任何顾忌,宿卫、宦官、侍从中,凡犯有过错的,一律奏明皇太子,依法惩治。 这样一来,人人都畏惧刘伯温的威严。 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图私利,纵容下属而被治罪。 而这个李彬,正是李善长的人。 李善长一向重用李彬,故请求从宽发落。 刘伯温不听,并派人骑马速报朱元璋。 刘伯温在得到朱元璋批准后,便在祈雨时,将李彬斩首。 因为这件事,刘伯温与李善长成了仇家。 朱元璋返京后,李善长便向朱元璋告状,说刘伯温在坛土遗下杀人,是不敬之举。 那些平时怨恨刘伯温的人也纷纷诬陷刘伯温。 这时,正逢天旱,朱元璋要求诸臣发表意见。 刘伯温上奏说:“士卒亡故者,他们的妻子全部迁往他营居住,共有数万人,致使阴气郁结。工匠死后,腐尸骨骸暴露在外,将投降的吴军将吏都编入军户,便足以协调阴阳之气。” 朱元璋采纳了他的意见,但十天过后仍不见雨,故而发怒。 此时的刘伯温,知道朱元璋对自己已经失去了信任感,同时又得罪了这么多的权贵,知道该此致避难了。 此时,又恰好刘伯温的妻子死了,所以,他请求告辞还乡。 朱元璋正在营造中都,又积极准备消灭扩廓。 刘伯温临走上奏说:“凤阳虽是皇上的故乡,但不宜作为建都之地!王保保不可轻视!” 不久,定西之役失利,扩廓逃往沙漠,从那时起,一直成为边患。 朱元璋这才知道,离开刘伯温是自己的一大损失,当下亲自下诏,叙说刘伯温征伐之功,召他赴京,赏赐甚厚,追赠刘伯温的祖父、父亲为永嘉郡公,并多次要给刘伯温进爵。 刘伯温都固辞不受。 重新回到朝廷的刘伯温,知道李善长的不可得罪,当下开始包容李善长。 朱元璋因事要责罚丞相李善长,刘伯温劝说道:“他虽有过失,但功劳很大,威望颇高,能调和诸将。” 朱元璋觉得奇怪,说:“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,你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?我想改任你为丞相。” 刘伯温叩首说道:“这怎么行呢?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,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,如用细木,房屋就会立即倒坍。” 后来,李善长辞官归居,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,杨宪平日待刘伯温很好,可刘伯温仍极力反对,说:“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,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。为相之人,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,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,而不能搀杂自己的主观意见,杨宪就做不到。” 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,刘伯温回答:“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。” 朱元璋接着问胡惟庸,刘伯温又回答道:“丞相好比驾车的马,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。” 朱元璋于是说道:“我的丞相,确实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了。” 刘伯温谢绝说:“我太疾恶如仇了,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,如果勉强承担这一重任,恐怕要辜负皇上委托。天下何患无才,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。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。” 后来,杨宪、汪广洋、胡惟庸都因事获罪。 刘伯温在朝廷中当官几年,被授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、资善大夫、上护军,封诚意伯,食禄二百四十石。 他意识到了朱元璋权力不许他人染指下,决定辞官还乡。 他回乡之后,仍然参加元旦早朝。 直到洪武八年,公元1375年的正月下旬,刘伯温感染了风寒。 朱元璋知道了之后,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。 御医开了药方,刘伯温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。 他吃下之后,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,让他十分痛苦。 二月中,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,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,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。 这时的他,还以为是胡惟庸要害自己。 哪里知道,朱元璋听了之后,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。 这使刘伯温意识到,害自己的人,很大是朱元璋,胡惟庸说不定就是朱元璋指使的! 三月下旬,刘伯温已经无法自由活动了,他由刘琏陪伴,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,自京师动身返乡。 刘伯温回家后,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,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。 几天之后,刘基自知来日无多,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。 他交代完后事时,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,对他说:“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,一点都不耽误;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。”又对次子刘璟说:“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。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,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,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。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,以道德感化群众,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,影响也比较深远,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,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,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,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;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,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,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,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,如此一来,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。”又继续说道:“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,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,但胡惟庸还在,写了也是枉然。不过,等胡惟庸败了,皇上必定会想起我,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,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!” 他安排完,于农历四月十六日,卒于故里,享年六十五岁。 刘伯温,在民间传说中,他就是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仙级别的人物,能与他相提并论的是诸葛亮。实际上,他就是掌握了人性、形势、规律而已。不过,在权力的斗争中,官场的倾扎里,他始终没有脱身,这才导致了悲惨结局。 明朝的王世贞说他:“有人将刘基比作张良,刘基在谋略上确实无愧于张良,但说到做官或不做官的气节,却差得远了。” 可谓抓住了要点! 刘伯温,要是能够像张良一样,及早干净地脱离官场,结局兴许就不一样了!惜哉!